【
儀器網 能源環境】學科交融是近年來時常被提起的一種高校教學思路,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同時,不斷嘗試打破學科邊界,使得學科和學科之前能有所融合、取長補短,是一種利于誕生創新性成果的學科發展趨勢。
而隨著學科交融在各個高校的推廣,原本難懂的或者整體發展受限的學科也得到了突破,大氣科學便是其中之一。大氣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包括大氣的結構、組成、物理現象等等,不夸張的講,上到
航空航天、下到晴雨交替,都可以是大氣研究的方向。但也正因為涉及到的內容復雜因此大氣科學的研究也并不容易,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提高了大氣科學的研究難度。
如今大氣污染依舊是人們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而包括溫室效應、霧霾在內,許多大氣問題不但本身難以解決,而且往往會煽動蝴蝶效應。可如果按傳統大氣科學的研究方向,并不能將其直接的聯系起來,就像我們在研究升溫帶來的后果時,首先想到的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再不然就是氣候規律的轉變,但很難直接將其和心血管疾病結合到一起。可事實是,溫度上升確實可能造成更多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口。
但是如果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到大氣科學的研究中呢?結果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大數據本身屬于IT行業的術語,其本質是通過獲取并掌握大量的數據資料,并歸納出其中的規律性,從而將兩個原本相關性不高或不易被聯想到一起的事或者物有所聯系。這種概念在經濟市場的調控、消費市場的調節上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運用。
人工智能則是計算機科學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一個分支,它強調的是“學習”,讓計算機學會“自我思考”,并對信息規劃處理,以自身的“思維模式”來完成工作。理論上,翻譯、計算、競技等領域都可以有它的身影。
事實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本身就可以有所結合,通過人工智能來分析大數據往往更加客觀且不容易產生誤差。而將這種技術再融入到大氣科學中,目的之一便是打破大氣科學原本受到的約束,讓大氣科學的方向更加多元化。
而多元化的表現可能就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災難性氣候預警儀器。原本,只通過氣候、天氣狀況,想要判斷災難性氣候可能尚且存在難度,但是,現在,通過結合氣候帶來的一些看似不相關的變化,比如潮汐變化,并通過規律性的總結,終起到探測預警的目的。與此同時,其他領域也可以參考大氣的變化規律來提升自身領域的勘探水平。
而無論是何種發展,其得到的結果無疑是讓原本復雜且高大上的大氣科學,與居民生活聯系額更加緊密,讓大氣科學的研究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